文:陳基勳
施振榮先生於 2012年提出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主張,台灣不應該只是一個科技島,而是一個人文的科技島。當時看到了這個呼籲,心裡非常的感動,亂世中看到了賢能之士。PSI走了十幾個年頭,文化上的定位在哪裡?如何讓公司走得更長更久? 期望藉由未來兩期的介紹,讓更多的朋友認識PSI的定位與目標,也藉此讓公司的同仁對生命的態度,有更高層次的想法。
於下對人的生命觀點做一基本的闡釋。將於下一期對PSI 的人文運作體制,再另做介紹。
1. 求生存,求溫飽 – 動物本性。
每個生命個體,離開母體後,就要吃東西,好讓自己能夠存活。求生存,求溫飽是人與各種動物共同的需求,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學習各種技巧與專長,讓自己有飯吃,有生存下去的本錢。所以求生存,求溫飽是人一生當中第一個課題,也是最基本的功課。
2. 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 求更好的發展與生活。
亞里斯多德、聖多瑪斯、及之後的士林學派對生命的主張為魂靈說,這主張為生命體由兩種性體組合而成,一為元質(Matter) – 物質,一為元形(Form) – 精神。人與動植物皆有這兩種性體,但在元形上卻有不同層級的差異;植物的魂,只是賦予生命,讓物質可以成長維持生命,謂之– 生魂;動物除了生命,還有感覺及簡單的學習,謂之– 覺魂;人則有靈性,可以思想,謂之– 靈魂。
因為我們有靈魂,有理智與意志,藉由人的理智與意志,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了科學、文學、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法律、醫學、 藝術…等,也因為有了這些不同層面的發展,造就了現在的社會。大家可以藉由學習,讓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提升,並利用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當成謀生工具,讓自己和家人有更好的發展、享受、與生活方式,擺脫求生存,求溫飽的基本需求。但這樣的狀態,只能滿足人對物質慾望的需求,人有更深沉的一面– 精神生活。利用專業知識的豐富與物質生活的充足,仍無法令人生活喜悅滿足。因此,人在物質生活不虞匱乏時,就會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精神生活也能夠提昇,遂進入非物質的文學、藝術、哲學與道德修持的領域。
3. 哲學與道德的修持 – 探討生命,提升精神生活。
哲學是合理的解決問題,如上提到之生命靈魂觀點,生命有起源也有歸宿,生命物質部份,隨著人老而逝,化作塵土,但是靈魂呢?
世界上有非常多民族有祭拜祖先的習俗,也將過世的賢者能人視為神以祭拜,這是靈魂不滅的一個證據。當然有更多的宗教理論,說明靈魂的不滅,既然靈魂不滅,所以靈魂就需於生命終結時找到他的歸宿。各個宗教對靈魂的歸宿也有不同的主張,中國有句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在知識與能力之上,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讓社會更文明。
這世界雖然目前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但是從社會團體、國家內部到國際關係,一直存在著紛爭不斷、爭權奪利,充滿著人性的黑暗面。所以知識只是物質世界的工具,沒有良好的哲學、道德、精神層面的文學藝術教育與素養,人也只是高等的動物,利用老天賦予人的智慧,行使動物的本能罷了。全人的教育需更深層的加入哲學、文學、藝術、道德的元素,提升精神層面的修持,才可以進一步的讓生命發光發熱。
4. 天上人間 – 精神生活的昇華,天人合一。
以我們人的知識思考,生命中的物質,來自於陰陽的結合,結束於生命的終了。而靈魂的來源與歸宿則非我輩中人用現在的知識可以理解的,所以自古有很多先知,藉由老天的啟示,規畫出各種宗教天上人間的運行模式及靈魂來源與歸宿的理論,藉由人對上天的尊崇與敬畏,社會道德良心的約束力才得以進一步的彰顯。
另方面來說,如果沒有神的存在,道德的約束力將無法維持,屆時人就只能靠法律來管制人的行為。大家應該很清楚的看到,目前用法律管理的社會變成什麼樣子,法律是人的行為之最低標準,需要道德的力量才可讓人的生活行為提升。聖人與神學是人於累積道德良知良能的支撐力量,聖人與神學的傳道基礎則在於上天啟示給先知們的經書與聖傳,藉由聖人的行為與神學家對經書的解讀,讓我們更接近,更了解老天爺給人類的使命。藉由更多人行天理之規範,社會運行始可往正面發展,人也才可以享受正義公理彰顯的成果。諸將上述說明簡述如下表(附件一),一目了然的表達想要說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