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管理與領導
文:陳基勳
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的活動由家庭、社區的群體,轉變到工業、商業的群體。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溝通媒介的進展、資訊透通的結果,求生存條件的方法。也由勞力付出的努力,轉換成技術能力的體現。管理法則由階梯式的管理,轉換成橫向式的管理,領導的風格由威權式的領導,轉換成協調式的領導。身為這世代的人群如何展現自己在團體中的價值,乃是我輩存活的一大課題.。茲以三個面向探討這題目。
技術是生命獨立自主的基本要素,不管是人或動物,要能獨立存活,就要有求生存的技術。遠古時代的技術跟動物一樣,要有取得食物的能力,才有生存的機會。現代的技術則分工較為細膩:理工科學的技術,工商運作的技術,醫藥救人的技術…。
學生時代,努力學習知識,作為畢業後自我謀生的基礎。工作中不停的精進,讓自己的生活因技術能力的提升,而不虞匱乏。
這個世界因為人的個性差異,而顯得多采多姿。有些人喜歡在技術上精進,有些人喜歡人際關係的培養。 因此在公司或團體的運作體系就有技術職與管理職雙階的管理管道。技術是學理上的延伸,獨立思考與作業的體系。管理則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體系。用制度監管單位的正常運作,用感情與理智凝聚人員的向心力,用自謙自卑作單位間溝通的態度。讓系統運作在各不同部門接軌的過程,平順快速沒有灰色地帶,管理者在監管、規劃、協調、要求互動中游刃有餘。
管理是處理人與事情能力的培養與發揮,需要的是推理能力、運作系統串聯能力及利他思想的結合。 看到問題於問題還沒發生前,對未來運作的規劃,讓未來單位運作更順暢,並用換位思考的能力做各單位合作的橋樑,如能用心的作好如上的工作,就會是一位優秀的管理人才了。
領導者的角色,基本上跟優秀的管理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因一位領導者承擔的是團體的成敗、和諧的共處、發展的願景。 因之技術能力與管理能力僅僅是一個領導者的基本素養。 當一個領導者站在群眾面前需要體現的是個人的修養魅力,天塌下來頂得住的風範,正向思考、隱惡揚善、樂觀進取的態度,動燭機先快速反應規劃未來的遠見,愛人如己的胸懷。
人的一生是成長的歷程。 每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都有自己扮演角色的使命與劇本,老天爺帶給我們的智慧,目的是希望我們利用這些智慧做好自己的使命,演好自己的角色。 這些角色有領導者、管理者、技術服務者、勞力服務者。不管任何角色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也都是值得尊重的。 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不是足夠努力認清老天恩賜給我們的智慧、能力與責任,在人生的道路上盡心完成天賦予的任務,認知學習修身以立命。
在西元前三百多年,中國的孟子就已豁達於這樣的天命哲學:「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