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管理、產能
文:陳基勳
身為一個中小量多樣化的生產服務公司,在這快速變化的產業生態中,如何活得好、活得長、活得健康是一個很大的課題。PSI成立至今不算長,但也不算短的17年。經歷過產業的幾次重大變化,幸運地,還能在這變化的時代繼續的存活與發展。變化往往是一個產業重新洗牌的機會,是危機也是轉機。本文預計用技術、管理與產能的觀點,說明PSI在2017年的調整思考。
資訊產品一直朝著功能複雜化,產品小型化的軌跡前進。相對的,零件也變得功能更強大,體積愈來愈小,生產技術變得更加的困難。以生產廠商的立場來說,如何與時俱進的調整生產設備,使之可以跟上材料封裝的技術,乃是PSI貼片工程人員應該著力的方向。插件技術一直是比較穩定的環節,但後續產品測試組裝製程的技術,則又進入另一階段。測試方面,因為產品的少量化生產,通常設計行銷公司已經不再自設工廠,但又希望控制產品的品質,如何利用網路與條碼...等技術,將測試的數據與狀況即時透明的流通於廠商跟客戶間,是PSI須設定的一個標準手法,讓客戶可以快速即時的知道產品的狀況。由於移動性產品的增加,隨之而來的防摔、防震、防水等功能性的產品也急速的增加,這也是生產廠商的考驗。PSI於2017年也將致力於這些生產技術,讓產品不只是設計良好,生產也達無懈可擊的水準。
中小量生產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挑戰,PSI成立之初就設定公司目標為一中小量生產的守護者,因此由一個小型廠成長到一個中型廠,一直思考著如何有條不紊的讓公司在多工單的生產流程中,保持穩定的品質、交期與服務。PSI於 2012年起開始進行自動化數據收集與工作自動化的規劃與程式設計工程。2015年完成了訂單導入 ERP系統自動化、BOM建立自動化、MES系統、模擬缺料系統、客戶即時查詢系統、品質管理系統。 2016年PSI更開始規劃流程自動化的運作體系,期望利用三年的時間, 將系統運作流程由人工交接改為電腦系統交接的方式。為工業4.0的方向進前一步,也為將來智慧管理的方向打下基礎。
生產產能的規劃在過去大量生產時代,不是一個重要話題。但少量多樣的時代,逐漸的變成是個課題,而且是重要課題。過去的少量多樣客戶,基本上會做計劃生產,所以交期的長短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產品品質。但工業發展愈來愈快,開發中國家的崛起,造成少量多樣的產品競爭也趨於激烈.。行銷的基礎已不再只是品質而已,價格與交期變成終端客戶的另兩項重要要求:生產空間與時間的彈性需求也變成少中量生產工廠的重要規劃方向。2017年是景氣復甦的年度,如何在人口萎缩,成本提升的環境下,保持最高的生產產能彈性。達到交期快速、成本穩定的要求,也是PSI努力規劃的另一方向。
一個乏善可陳的景氣循環接近尾聲,期待2017年是一個翻轉年代的開始,讓我們準備好工具,隨著繁榮時代的起步,共同為更多人的衣食無憂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