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對稱的平衡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提到”平衡”這行為,平衡是人在生命中尋求的理想,飲食的平衡創造了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平衡締造了生活的喜樂幸福,工作的平衡減少了抱怨的氛圍。如果每件事情都能如我們所願,在我們生活、工作及心靈中維持平衡的狀態,我們的生命定可活的光彩耀眼。
人的生命是生理與心理領域的結合,從小開始,我們就一直被教育對價關係的平衡,要吃飯才會長高,要多吃青菜才會健康,這是生理上的平衡思考;要努力讀書,考試才會好;要有禮貌,老師才會喜歡您;這是心理上的平衡。為了得到對價關係的平衡,於是多元化的社會就此產生了設定目標, 達成目標,變成我們生活中重要的鞭策力量。不管在物質上或心理上,我們努力地去完成預設的KPI(績效指標),社會也因此不斷的往前邁進,在物質科技領域上不斷的進步。但是人類因此更加的和諧,精神領域更加的圓滿了嗎? 其實並沒有。物質科技的知識,可以藉由傳承,不斷的往前進步。人的精神領域,由呱呱落地開始學習進步,一直到回返天庭的一天結束,並無法把胸襟才幹傳承下去。無論是富可敵國的胡雪巖,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學富五車的蘇東坡,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結束在人世間的生命時,也結束了他們一生的傳奇與能耐。每一個時代的人物,因緣際會的差異,造就了人類錯綜複雜興衰史。人的精神領域進展,並沒有因時間的延續而有所進展。生命的緣起緣滅, 依舊重複的在每個人的身上發生。
在宗教的領域強調著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標是幸福圓滿。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態性的追求喜樂的生活。富裕的生活,享受物質的滿足就快樂了? 常與朋友聚會旅遊,無憂無慮就圓滿了? 生命的思考還是以對價關係的方式,尋求快樂的泉源。希望相對的付出就會有相對的回報。工作上有表現,希望得到讚美;努力讀書,希望考試成績優秀;做善事,希望老天能給好的生活。施與受的平衡就在我們內心中不斷的翻滾。平衡了就快樂,不平衡了就傷痛。個人就在這喜怒哀樂的循環中渡過一生。團體就在這平衡的追求上,矛盾四起,不斷重演歷史的興衰擄掠。
不對稱的平衡是一個自性修養的功夫,老天爺給人一個充滿自由度的腦袋瓜,也給人一個可以隨性發展的自由空間。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人的生命也充滿了色彩。同樣的起點-----出生、同樣的落點-----死亡,但卻有不同樣的過程。常言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一定要努力。如果施予跟回報不劃上等號,生命是否可以因為這樣的不平衡,而得到恆久的喜樂。德蕾莎修女一生的為貧民服務,批評的聲音不斷,她的施予在人世間的日子裡,毀譽參半,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與讚美,她的喜樂與堅持就這樣的不間斷延續著,仁愛傳教修女會也因為不求回報的施予,而正向蓬勃的發展。
這個世界因為人的回報追求而混亂,我們無法追求國家社會的圓融,感謝老天爺給我們一個理性思考反省的頭腦。自我的勉勵,時時斬斷付出與回報的對價思考。追求永恆的快樂圓滿,期望這樣的思考也能在公司內部發酵,讓公司充滿更多的正能量,少一點負面的思考、少一點批評,在短暫且無法傳承的世界裡,展現一點點小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