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岸四地生產運作系統
文: 陳基勳
延續上半年談論的政治影響經濟議題,舉世矚目的美國大選落幕了。 經過了Joe Biden的退選,Kamala Harris 的取代,進而聲勢大漲,威脅共和黨Donald Trump原先的大幅領先,造成緊張的拉鋸戰。然而11/5/2024的投票還是不出意外的由 Trump 掌控未來四年美國優先的基本教條,使得區域經濟發展型態已是美國未來四年,甚至更多年不變的路線。另打壓讓美國維持世界領導地位的任何力量,也是不會改變的路線。做為一個生意人,沒有權力談政治,只能在不同的政治勢力下,尋求最佳的公司生存空間及給更多人群可以安定生活的機會。
科技的發展,讓更多人有機會藉由創新發展、累積財富,進而發展更進步的工業技術,為使進步的國家取得便宜的製造產品,廉價地區的生產模式,成功讓世界走向全球化的經濟走向。但因政治板塊的不同與轉移,科技技術也快速的擴散到西方國家感到壓力的地步,限制技術的進一步輸出,就成為不可逆的政策。更進一步的用提高關稅,減緩競爭國家的發展速度就變成區域經濟的重要訴求。
台灣是一個地小人稠的地區,好處是人口集中,容易執行中衛體系的經濟發展模式。但相對的沒有太大的自有市場,可以提供區域型經濟需要的自有消費群體。生於這樣環境的生命,還是要在不同的世界運行氛圍下,找出可以生存的道路。PSI 在全球化經濟走向蓬勃發展時,於2006年開拔到深圳成立了第二個生產基地,滿足於客戶對價格及品質不同需求的生產模式。2016 年 Trump 第一任美國總統時,區域經濟的路線逐步的凸顯,不同政治訴求的經濟體整合與隔離,台灣成為區域經濟變更下獲得相對利益的地區。 PSI 為增加產能且得到適度的競爭實力,於 2022年在台灣嘉義成立了台灣的第二生產基地,讓PSI於 2022年不管在營業額或獲利上都得到最大的突破。
2023年為滿足客戶2+1 (NCNT) 的生產基地需求,大步的向第三地域前進,成立了越南胡志明的第四個生產基地。常常會有客戶問起,三岸四地的策略是甚麼? 簡單來說—價格、品質及客戶的銷售地點是決定生產基地的主要考量。甚至同一個產品可以因為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做價格差異式的生產,PSI有絕對的經驗與作業能力跟客戶討論不同產品在不同地區生產的優勢。
PSI 有強大的IT團隊做生產與管理系統自動化的能力,自 2012年至今,已經花費約 NT$ 80M 在管理自動化的運作發展上。目前每個月三岸四地跨區域部門定時舉行跨區部門視訊會議,讓四地的運作系統及流程完全一樣,且與客戶或廠商間的溝通用語也完全相同,讓客戶或廠商進行跟我們公司三岸四地溝通時,沒有文化上的適應問題。另也因為每個月的跨區會議模式,讓三岸四地的員工彼此都非常的熟悉,相互間可以於系統運作上支援與制度的偕同規劃,當客戶提出要在不同的區域生產時,PSI三岸四地的技術人員,可以適度支援技術移轉,並於三個月內完成產品跨區生產的移轉動作。
世局的變遷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可以左右的,處於變遷大熔爐的人們,能做的就是在變遷中尋求最適當的生存方式。小公司如PSI 的三岸四地是少中量生產,高品質路線產品的最佳歸宿。